欢迎访问东莞市长安镇乌沙医院网站
健康咨询热线:0769-8509 0588
您现在的位置: > 医院科室 > 内科 > >文章列表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哪些心理健康呢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乌沙医院 发表时间:2020-12-02 08:53 已阅读:

糖尿病发病初期没什么症状和体征,通常情况下多年不被发现,有的是在体检或进行其他疾病检查时才被发现。经过发现后,假如不及时控制病情,可能会伴随患者终生。有的可能引起多器官及多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障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心理健康不能缺少。保持正确的心理健康,这对治疗糖尿病起到重要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出现任何心脑血管损害症状之前,大脑在记忆、智能、人格、情绪等方面已经发生障碍。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糖尿病患者的心理也会发生渐进性的改变。

糖尿病患者刚被确诊为糖尿病时,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及对未来的担忧,对疾病多数会否认、逃避,接着可能会伴随焦虑、愤怒、失落等情绪。此时,可给予患者较多关心和尊重,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力活动、饮食习惯、血糖等综合指标制定不同的治疗方式、饮食、运动方案。帮助患者更好认识自身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加强患者对饮食、运动及护理的科学性。让疾病获得更好控制。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消除患者对糖尿病的恐惧心理。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在早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焦虑恐惧或忽视疾病的心理;当病情进展到相对阶段时,患者比较易出现抑郁情绪;当病情较重或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时,会出现悲观、消极等痛苦的心理情绪。

指导患者家属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使糖尿病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从而体验到较强的社会支持感,降低孤独感和失落感,缓解患病带来的抑郁情绪。由于受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影响,指导内容也应有针对性。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经济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阅读一些糖尿病自我保健书籍、看糖尿病教育录像等,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经济较困难的患者,可以发送一些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并指导家属在日常的治疗护理中做好督促协助工作。

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的不断增加,由于长期严格的饮食控制,易使患者产生悲观、消极心理。有的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身体不适感,如胃肠道不适及低血糖,这样可能使患者产生担忧情绪。此时,不妨采用重复劝导安慰的方式,指导患者积极克服不良情绪,学会自我安慰及自我情绪调节的方式,避免夸大化思维。鼓励患者正视糖尿病,积极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

糖尿病患者长时间被忧郁、精神紧张、悲观、痛苦等情绪困扰,会逐渐加重病情,并形成恶性循环,不良心理因素会引起体内一些应激激素分泌,这些激素升高会引起糖尿病的病情重复,不利于患者恢复。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可改善患者对糖尿病的不了解状况,使其能自觉控制饮食,进行运动治疗,这是长时间有效控制病情的基础。